重庆云阳后叶镇:基层智治焕发新活力自推行数字重庆建设以来,重庆市云阳县后叶镇坚持抓党建带全局,扎实推进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,健全完善“141”基层智治体系,切实抓好核心业务梳理、网格治理和场景应用,形成“党建统领、权责清晰、运行顺畅、充满活力”的基层治理格局,有效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。
持续优化体系架构,夯实基层智治运转基础。一是完善数据归集。镇指挥中心归集智能报警器、农户监控等感知设备1000余个,并根据全镇夏季防溺水工作难点,在后叶河沟等危险河段安装7个防溺水智能摄像头,构建起直达一线的点对点Kaiyun官方、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,整合辖区内人、房、地、事、物、企业数据信息3万余条。二是优化组织结构。上线森林防火、防汛抗旱等应急处置预案5个,设置固定岗位22个、派驻岗位5个、向阳水库建设岗和一老一小关爱岗等特色岗位2个,领导班子成员具体分管到岗、联系到岗,机构改革后“板块+岗位”实现高效运行。对照“6+1”任务清单派发“开门七件事”,机关干部“驻村联社入网包户”,网格员“四率”常态保持在100%。三是梳理核心指标。结合实际再梳理、再研究、再谋划,完善核心业务22项,拆解子任务286条上跑道。根据“885”比拼考核指标,确定四板块关键绩效指标(KPI)55条、上屏52条,梳理体征指标102条、上屏68条,推动镇“四板块”与县治理中心“八大板块”有效衔接。
迭代升级场景应用,提升智治体系实战化水平。一是强化网格管理。抓牢网格建设,充分发挥线上线下“双网格”联动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,细分47个线下网格,规范上报处置事件2186件。“点对点”对应建立线上网格微信群,确保村(社区)“一格一群”。当前,“双网格”建设率达100%,形成了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全覆盖治理网络,构建群众身边的“民呼我为”。二是调动群众参与。深度结合“组长例会”“廊亭夜话”等有效机制,将“五心志愿服务”“三帮三促”等线上线下党建品牌作为有力补充,调动广大群众主动参与治理的干事热情,筑牢坚实治理根基,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。三是提升实战水平。积极运用系统的各类集成应用和在线调度功能,提高治理效率。持续升级“141”智治平台场景应用,建立实时预警机制,确保辖区一旦出现重大突发事件,能迅速实现一键调度、快速响应。
今年国庆期间,后叶社区网格员弋兵在日常巡查中,发现社区五组(九湾子)山体垮塌,导致公路损毁交通中断,当即上报镇指挥中心,指挥中心迅速启动应急预案,同步向应急处置、后勤保障相关人员发送预警通知,调度平安法治板块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处置,不到半小时即封闭相关路段、疏散过往车辆、开展道路清障,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创新完善运行机制,“智助”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一是高效数据分析。紧紧围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,依托智治平台,高效整合决策流、业务流、执行流,打破条块分割和数据壁垒,不断提升服务水平。在分析研判上报事件统计中,通过数据分析,及时发现问题短板,针对性开展专项整改。二是服务民生保障。网格员频繁上报院坝家禽散养、组级路垃圾乱扔、餐厨垃圾多等20余起关于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的情况,通过农户视频监控也收集到许多环境问题。指挥中心认真研判,调度四大板块多跨协同处置,形成网格、村(社区)、镇联动高效处理机制。三是创新机制运行。健全红白喜事押金制。创新开展“以院落为单元、群众为主体”的人居环境整治比拼,利用感知设备开展线上巡查,定期实时抽查人居环境情况,只要从监控发现乱堆垃圾等环境问题,立即调度处理,为农村人居环境的长效常态保持提供有力支撑。对比整治前后,今年平台内同类型事件下降了60%。
下一步,后叶镇将巧用“141”智治体系建设这根“针”,串起千条“线”,再精绘实景图,出实招、办实事、见实效,以数据流打通决策流,切实把党的优势、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强大效能,让基层“智治”的成色更靓、服务更暖。